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北京十五中高二(上)期中语 文

北京语文历年期末一模二模高考汇编(持续更新)

2020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修订版)

2019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101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

2020北京西城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9北京十一学校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8北京四中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四中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8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西城铁路二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西城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八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2020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古诗鉴赏汇编

2019北京四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2019北京一六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

2020北京八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


2019北京十五中高二(上)期中语    

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每小题3分,共21分)

1.(3分)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cén)寂     尺(dú)        咬文字(jiáo)   下(shèng)之作

B.回(sù)     服(xiáng)     虚与委(yí)      得鱼忘(quán)

C.陶 (yǐ)     讥(qiào)      海市(shèn)楼    (zī)铢必较

D.恿(sǒng)      制(xiá)       瘦(xiāo)        足适履(xuē)

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hǔ)粟       轻(yáng)       流(qì)        (kē)舰迷津

B.熟(rěn)       盘(huán)        (yì)范        云销雨(jì)

C.帝(hūn)      (dāo)陪        (tiáo)        (xuè)起而飞

D.(bū)慢       榆(fáng)        (xiǎn)马        终(xiān)兄弟

3.(3分)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付梓    徘徊     命途多舛   空中楼阁

B.窈窕    干涸     晨光熹微   材高八斗

C.踟蹰    混沌     碎琼乱玉   鱼舟唱晚

D.天阱    促狭     砖石漫地   学富五车

4.(3分)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正确的一项(  )

在各种传说中,这个场景往往被描述为:在某一天的凌晨或者深夜,阅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时,屠呦呦被灵感击中﹣﹣那本古方上说:“青一握,以水两升取汁,尽服之。”然而,真实的实验却是繁复而杂的。

A.蒿(gāo)B.渍(zì)C.绞(jiāo)D.冗(yǒng)

5.(3分)填入下列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       。当地的顽皮伢仔喜欢在这里撒尿,笑咧咧地夸口:“哈,老子一泡尿浇遍三省!”       。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拇脚趾粗的钢索了。摆渡的还是个老人,       ,也许是有的,一时半会儿不知跑到哪儿玩耍去了。

茶峒,以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以此为背景而闻名。

《边城》中描写的那个渡口还在,据说渡口恰是三省的交界点

渡口还在老地方,不过尖头的渡船变成方头的了

当地人说,当年翠翠和她的爷爷就住在这儿的一间木屋里

只是不见翠翠和黄狗。

A.②③⑤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④

6.(3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是继老子之后的最为重要的道家代表人物,世人把他与老子并称“老庄”。

B.陶渊明,名潜,字渊明,诗歌作品有《归园田居》、《将进酒》等。

C.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少有才名,被举为神童,不到二十岁就出仕。《滕王阁序》是王勃在滕王阁的一次宴会上即席写作的。两个月后,他渡海溺水,不幸英年早逝。

D.沈从文,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湖南凤凰人,苗族。主要作品有《湘西散记》、《长河》、《边城》等。

7.(3分)下列关于《平凡的世界》一书中的人物及其事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春激流打起的第一个浪头在内心渐渐平伏了。孙少平甚至感到了一种解脱的喜悦。他似乎觉得自己的精神比原来还要充实一些”,这里的“第一个浪头”指少平和郝红梅的故事。

B.孙少平在外打工时,有一处写他在枕头边发现了一张二指宽的小纸条,上面写着“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田。”这里的“田”指的是田晓霞。

C.金波,是孙少平的朋友,他爱上美丽的藏族姑娘,最终决定抛弃一切,前往青海追寻当年的美好爱情,并终于与藏族姑娘结成连理。

D.王满银,是孙兰花的丈夫,不安于现状,喜欢走南闯北,很少承担丈夫与父亲的责任,后来幡然醒悟,回归家庭。

二、文言文阅读(共37分)课内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8.(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乃瞻(通“横”)宇        策扶老(指拐杖)以流憩

B.(及,至)奉圣朝           谁悲失路(比喻不得志)之人

C.夙遭闵(不幸)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阻塞)者

D.(色彩)彻区明              是以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

9.(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汤之问棘也是已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

10.(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瓯越

B.请息交绝游                     生物之息相吹也

C.凡在故老,犹蒙育           本图宦达,不名节

D.门设而常关                     此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11.(3分)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C.问征夫以前路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2.(3分)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

A.奚以知其然也B.农人告余以春及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1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为。

A.琴书以消忧B.雄州雾列,俊采

C.吴会于云间D.臣具以表,辞不就职

14.(3分)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谨拜表以闻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以八千岁为春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耕植不足以自给

诸侯以惠爱为德

倚南窗以寄傲

A.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B.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

C.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D.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6分)

15.(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雄,十五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而曳之,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日之暮,二十一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去于庭中,直上有木三十余尺,鼓翅哀鸣,飞而栖其树颠。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畏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里东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必长呜命侣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于群,群皆妒焉,尚不与俦焉,况在人手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取材于李翱《李文公集》)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貌若

营:迷惑

B.而颈喔咿

延:伸长

C.义而焉者

介:独特

D.尚不与

俦:做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已而竞还啄其粟

赶走(它) 之后争着回来啄食那些粟米

B.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

难道不受它的好处就可以背叛它的情义吗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

D.昔日亦犹是焉

以前也是这样的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截冠雄鸡因外形独特而招人喜爱,受到群鸡的妒忌,不愿与它同食。

B.截冠雄鸡虽然勇猛好斗,但势单力孤斗不过群鸡,总是被群鸡孤立。

C.虽然被群鸡孤立,但截冠雄鸡在见到食物后还是招呼同伴一起享用。

D.作者由 截冠雄鸡的遭遇联想到人世间一些类似的事情不禁发出感叹。

(5)作者认为这篇文章“可以作鉴于世之人”,意思是“可以给世人提供 借鉴”。你认为世人可以从中借鉴到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三、(共10分)

16.(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是怎样表现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四、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7.(10分)默写。

(1)策扶老以流憩,   

(2)   ,泉涓涓而始流。

(3)潦水尽而寒潭清,   

(4)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5)   ,秋水共长天一色。

(6)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7)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五、散文阅读(22分)

18.(22分)阅读下而的作品,完成各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校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饶,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颜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项是   

A.游

B.

C.话

D.学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人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的精神。

(3)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梅”是用水墨画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由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推断,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时期。

C.倒数第3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4)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5)本文倒数第3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

(6)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作文(50分)(二选一)

19.(25分)写作。

“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

请以“说‘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不少于700字。

20.(25分)写作

请以“距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可写实,可想象,有叙述,有描写,不少于700字。


2019北京十五中高二(上)期中语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每小题3分,共21分)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积累的字音知识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解答】A.“下乘之作”的“乘”应读“chéng”;

B.正确;

C.“陶冶”的“冶”应读“yě”;

D.“瘦削”的“削”应读“xuē”。

故选:B。

【点评】做字音题应注意: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积累的字音知识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解答】A.“储粟”中“储”应读“chǔ”,“舸舰迷津”的“舸”应读“gě”;

B.正确;

C.“叨陪”的“叨”应读“tāo”;

D.“终鲜兄弟”的“鲜”应读“xiǎn”。

故选:B。

【点评】做字音题应注意: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3.【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字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解答】A.正确;

B.“材高八斗”中“材”应改为“才”;

C.“鱼舟唱晚”中“鱼”应改为“渔”;

D.“天阱”中“阱”应改为“井”。

故选:A。

【点评】形近字辨析技巧:

1、读准字音。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将其写成了错别字。如“如火如茶”的“荼”,应读作“tú”,不读chá。

2、分析字形。对形似的字可通过区分形旁来识记。如“针灸”,“炙”和“灸”这两个形似字,“炙”为会意字,指肉在火上烤,所以意为“烤肉”;“灸”为形声字,上声下形。

3弄清词语的含义。即通过对词语意思的分析,进而判断该词语中是否有错别字。如“不径而走”,“径”为“胫”的形误字,“径”有小路的意思,“胫”指小腿,“走”意思是跑,“不胫而走”的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传播得很快。

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积累的字音知识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解答】A.“蒿”应读“hāo”;

B.正确;

C.“绞”应读“jiǎo”;

D.“冗”应读“rǒng”。

故选:B。

【点评】做字音题应注意: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5.【分析】本题为选择句子填空.解答本题,首先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然后重点分析空格前后的文句,要注意语境对空格处内容的限定和提示.

分析要选择的句子,分析、比较、判断、选择.

【解答】第一处空格,依据后文的“一泡尿浇遍三省”可判断选取句。

第二处空格,依据后文“还是“拉拉渡”,不用篙或桨,不过牵船的蔑缆换成了拇脚趾粗的钢索了”可知,空格处的内容与“摆渡”相关,选取句。

第三处空格,据前文的“还是”可知,句的“只是”与之呼应。选取句。

故选:A。

【点评】语句的照应和暗示是语言连贯的重要条件.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与所提示或暗示的词句相呼应.

6.【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

【解答】B.《将进酒》的作者应是李白。

故选:B。

【点评】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7.【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识记辨别。能力层级为识记A.本题的考查形式是客观题。这种题型选项常在故事情节、经典细节与精彩对白等方面设题,选项主要有两种类型:细节型和理解型。细节型,即考查名著中的人物、情节有关的某个或某些细节;理解型,即对人物形象、作品主旨、艺术特点等相关需要理解的内容进行考查。本题选项属于细节型,考查时应将人物、情节对号入座,不可混淆。

【解答】A.描述正确;

B.描述正确;

C.“并终于与藏族姑娘结成连理”错,并没有找到藏族姑娘,无功而返;

D.描述正确。

故选:C。

【点评】识记辨别类题型多考查作品、人物、故事,复习备考时要熟悉了解每一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注意辨别,防止人物姓名错乱和情节记忆紊乱。

二、文言文阅读(共37分)课内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8.【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用法,学生应重视课本所学,加强识记和累积,熟练掌握120个常见实词,重点关注多义实词古今差别大的义项,以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彩:指日光。翻译: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正确翻译文言语句,在正确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语句中的文言词语,认真分析加点文言词语的含义,然后放到句子中,最后根据要求翻译语句看语句是否通顺,然后判断解释是否正确.

9.【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本字具有或同音或音近的关系,即音同(近)通假;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本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傍。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即形似通假。

【解答】A.“销”通“消”,消散,“蓐”通“褥”,床褥;

B.“闵”通“悯”,忧伤;

C.无通假字;

D.“反”通“返”,返回,“辩”通“辨”,区别。

故选:C。

【点评】判断通假字可以依据字音,求得本字。阅读文言文时,遇到某个字如果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便可从字音相同或相近方面去寻求本字。可以凭借字形,辨析通假。由于多数通假字字形相似,其中大多是用笔画少的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也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来判定是否通假。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通假,因此,必须熟记所学过的课文中的通假字。

10.【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语境及平时的积累进行分析.

【解答】A.引,举起/连接;

B.息,断绝/气息;

C.矜,怜惜/自夸;

D.均为虽然;

故选:D。

【点评】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

11.【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对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因文定义.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通过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词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境进行分析.课文迁移.一般情况下,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解答】A 古今含义相同,指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总称。

B.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或做事是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C.古义:行人     今义:出征的人。

D.古义:申诉    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故选:A。

【点评】《陈情表》中的古今异义词积累:

1. 九岁不行.(古义:不会行走.今义:不可以,不中用,不好等.)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3. 晚有儿息.(古义:子女,这里指子.今义:今无此义.)

12.【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即可确定。

【解答】例句:状语后置句,“于崇阿”作状语放在动词后面,译为:在高高的山上游览风景。

A.宾语前置句,“奚”作宾语放在“以”前面,译为:凭借什么知道是这样呢?;

B.状语后置句,“以春及”作状语放在动词后面,译为:农民把春天到来的消息告诉了我。;

C.宾语前置句,“何”作宾语放在“知”前面,译为:我知道什么,我有幸亲自参与了这次盛大的宴会。;

D.宾语前置句,“之”作宾语放在“夭阏”前面,译为: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挡它。

故选:B。

【点评】宾语前置句的几种类型:

一、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时,宾语要前置。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边。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句子是否定句,而且又是代词作宾语,这时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构成宾语前置。

三、借助“是”或“之”将宾语前置。这种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具有加强语气,强调突出宾语的作用。

13.【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后面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解答】例句:“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A、“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B、“星”,名词作状语,像星星一样;

C、“目”,名词作动词,看;

D、“闻”,动词使动用法,使…闻;

故选:C。

【点评】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画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14.【分析】本题是考查的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

【解答】“以”,介词,凭借;

“以”,连词,因为;

“以”,表目的连词,来;

“以”,介词,凭借;

“以”,固定短语“以……为”,把……当作;

“以”,连词,因为;

“以”,表目的连词,来;

“以”,“足以”固定短语,完全可以,够得上;

“以”,固定短语“以……为”,把……当作;

“以”,表目的连词,来;

故选:C。

【点评】做此类题一定要熟知常见虚词的常见用法,同时要熟悉课文中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还要能翻译整个句子,了解语法,只有做到这些,我们在做这类题时才会轻松而简单。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6分)

15.【分析】文言文阅读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1)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

(2)根据虚词前后的句子分析虚词的用法.

(3)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4)本题从语句误解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5)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要概括其中的寓意,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由物及人.

【解答】(1)营:经营、料理、统领.故选A;

(2)A.介词,相当于“于”/语气助词,不翻译;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C.代词,其中/副词,表示加强反问语气,难道;D.介词,比.故选D;

(3)B项“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难道不是得到它的好处却背叛它的恩惠吗?故选B;

(4)A项中“截冠雄鸡因外形独特而招人喜爱”有误,这只鸡因为是外来的,很勇猛而且很会打架,其他公鸡没有敢和它较量的,因此这一群鸡都讨厌它,“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故选A;

(5)这篇文章通过写截冠雄鸡和主人家一群鸡的关系,影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这种关系的双方来看,截冠雄鸡虽遭攻击,但不弃鸡的德义,确实可贵,值得肯定;群鸡嫉妒截冠雄鸡的想法和行为自然不为人所认可,对于人来说也要避免犯这样的错误.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看法,但一定要依据文章内容来答.不过不能宣扬自私自利的消极思想.

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世人应明白不要嫉妒才能超过自己的人;遭人忌恨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操守.

参考翻译

    我来到零口(地名)的北部,见有人养了二十二只鸡,七只公鸡,十五只母鸡,有的啄食有的饮水,且又很亲近人.我很喜欢它们,于是掏出粟米来丢到地上并唤它们.有一只公鸡,被人切断了鸡冠,(它)样子象这群鸡的首领,先望着我走来,看见粟米便长声鸣叫,就象呼唤所有的鸡(来).所有的鸡听到声音成群跑到有粟米的地方,来到以后,却都讨厌被切了鸡冠的公鸡并攻击它,啄踢驱赶它离开.(赶走它)后就争着回来啄食粟米.天将要黑了,二十一只鸡一起栖息在堂前的木柱子上.切了鸡冠的公鸡也来到这里,就象依恋伴侣一样,准备登上木柱子休息.它仰头望着它们,它转着圈看它们,并且小声啼叫,然后大声啼叫,再伸着脖子发出喔噫的声音,它的声音很是悲哀,后来就离开了.

  我觉得奇怪:“鸡,是被人在家里所豢养的,(却)具备五德.首先是:见到食物呼唤伙伴,这是义.切了鸡冠的公鸡它是这样的.那些鸡难道不是得益于它的呼唤而过来的吗?又为什么来了却厌恶它并驱赶它呢?这岂不是得它的利益而背叛它的情义吗?这不是抹杀它见食物呼唤伙伴的美德吗?还大家栖息在一起却不准它来做伴呢?”有的人告诉我说:“切了鸡冠的公鸡,是做客(外来)的鸡,我东边的邻里村夫姓陈的家的鸡.它的母鸡死了,姓陈的(将它)放到我这群鸡里来一起养.(它)勇敢并且善斗,家里的六只公鸡没有敢单独和它较量的.因此全都讨厌它并不和它一起吃食、一起栖息;它虽然善斗并且勇敢,也无法战胜它们大家,所以常常独处的.但是见到食物没有先吃就长声鸣叫呼唤它们,它们大家虽然由于是它召唤来的,等到了,反而驱逐它.过去也是这样的.切了鸡冠的公鸡虽然没有得到礼遇,但是它的行为没有改变过.

  我听了以后,惘然感叹并且伤感地认为:“家禽鸟类是小动物啊,它们当中也有禀赋优良的美德的,讲义并且耿介有操守.外来的鸡有义并且勇敢超过大家,大家都嫉妒并且还不和它结成伙伴,更何况是人呢?何况是朋友呢?由此观察天地之间的鬼神禽兽等万物的演变情况和状态,哪个可以逃出这种情形呢?”我心里为它伤感,就为它写传记,将用来警示我自己,也可以作为世人的借鉴.

【点评】文言文虚词积累

【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共10分)

16.【分析】(1)考查正确识记古诗词中的对仗知识,要分析诗句结构和词性。

(2)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要准确理解诗句含义,结合排除法。

(3)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艺术手法,要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概括。

【解答】(1)A.“白雪”与“清江”,词性相对,颜色“白”对“清”,名词“雪”对“江”。B.“诸弟”对“一身”,“诸”“一”都是数字相对,C.“供多病”与“答圣朝”动宾结构相对,D.“极目”与“萧条”词性不相对。因比选D 项。

(2)A.“西山”“南浦”切合题目中的“望”而非“野”字。B.“海内”“天涯”是诗人远望后的想象,而不是切合“野望”二字。C.“迟暮”“涓埃”也是作者的感慨语,而非“野望”的内容。D.“出郊”切合“野”,“极目”切合“望”,所以都与“野望”二字切合,因此选D项。

(3)情感上应从诗句中表现情感的词语中概括。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诗的每一联思考。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答案:(1)D

(2)D

(3)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译文:

西山白雪皑皑护卫三城重镇,南浦边清江水长横跨万里桥。

四海之内战火不断兄弟失散,只身远在天涯不禁涕泪涟涟。

迟暮之年只有一身疾病相伴,未有丝毫劳绩报答圣明朝廷。

骑马来到郊外不住纵目远望,世事日益萧条令人悲伤怅惘。

四、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7.【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故答案为:

(1)时矫首而遐观(重点字:遐)

(2)木欣欣以向荣(重点字:欣)

(3)烟光凝而暮山紫(重点字:凝)

(4)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舳(重点字:舳)

(5)落霞与孤鹜齐飞(重点字:鹜)

(6)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重点字:垂)

(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重点字:抟)

(8)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重点字:擢)

五、散文阅读(22分)

18.

【解答】(1)A.“游说”中“说”的意思是用话劝别人;B.“说合”中“说”的意思是从中介绍,说和;C.“话说”中“说”的意思是提及、提到;D.“学说”中的“说”意思是言论、主张。故此题答案为C项。

(2)A.“‘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分析不正确。从文中来看,作者虽然觉得这个名字极美,但又觉得梅这个名字太俗,闷声闷气,难以启齿,所以才给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B.“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分析不正确。作者只是说这个意大利人有艺术感染力,并没有说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染力,文中也并没有体现出“期待”。C.“无意识中”分析不正确,从文中来看作者并不是“无意识”地表现,而是有意识地反映。D.文章中处处提及梅花,并且梅花也象征民族精神。分析正确。故此题答案为D项。

(3)B.“该诗写作年代是在魏晋年代”不正确。林和靖是北宋时期的诗人,并且“众芳摇落独喧艳,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体裁上来说是七律,所以是近体诗,近体诗是在唐以后才出现的,所以不是魏晋时期所作。故此题答案为B项。

(4)本题答题时需要先答出三个文段的内容,从文本可以看出,这三个文段主要写了作者对“梅”的内涵的阐释,以及三个外国人的不同表现;然后分析文段之间的关系,指出三个段落之间是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关系;最后总结出文章的主旨即可。

(5)文章倒数第三段既写了“万木萧瑟”“大雪压境”时的梅花,又写了“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时的梅花。前一种情境之下,梅花是“迎雪吐艳”“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令人惊心动魄;后一种情境之下的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考生把这些信息逐条归纳可得出答案。

(6)本题所考查的句子在文章结尾处,有揭示主旨的作用,需要结合上文来思考。文中多次写到中国历史上文章书画及诗词中对梅花的记载与赞美,也正是这些记载与赞美使梅花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所以作者说“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因此“书香”“诗心”传达出的是历代文人赋予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起到了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的作用,展现出梅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答案:

(1)C

(2)D

(3)B

(4)从作者的名字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线来谋篇布局,对梅花的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与丰富,凸显梅花独特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名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5)要点一:万木萧瑟,大雪压境  凌霜傲雪的风骨

要点二:千年老梅,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  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要点三:淡云晓日,薄寒细雨;小桥清溪,明窗疏篱;诗酒横琴,林间吹笛

超凡脱俗的品质

(6)“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几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了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